城傍牧馬驅(qū)未過,一馬徘徊起還臥。眼中有淚皮有瘡,
骨毛焦瘦令人傷。朝朝放在兒童手,誰覺舉頭看故鄉(xiāng)。
往時漢地相馳逐,如雨如風(fēng)過平陸。豈意今朝驅(qū)不前,
蚊蚋滿身泥上腹。路人識是名馬兒,疇昔三軍不得騎。
玉勒金鞍既已遠(yuǎn),追奔獲獸有誰知。終身櫪上食君草,
遂與駑駘一時老。倘借長鳴隴上風(fēng),猶期一戰(zhàn)安西道。
瘦馬行。唐代。李端。 城傍牧馬驅(qū)未過,一馬徘徊起還臥。眼中有淚皮有瘡,骨毛焦瘦令人傷。朝朝放在兒童手,誰覺舉頭看故鄉(xiāng)。往時漢地相馳逐,如雨如風(fēng)過平陸。豈意今朝驅(qū)不前,蚊蚋滿身泥上腹。路人識是名馬兒,疇昔三軍不得騎。玉勒金鞍既已遠(yuǎn),追奔獲獸有誰知。終身櫪上食君草,遂與駑駘一時老。倘借長鳴隴上風(fēng),猶期一戰(zhàn)安西道。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yīng)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shí)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fēng)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yīng)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shí)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fēng)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蜂。唐代。李商隱。 小苑華池爛熳通,后門前檻思無窮。宓妃腰細(xì)才勝露,趙后身輕欲倚風(fēng)。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青陵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
偈頌六十五首。宋代。釋普濟(jì)。 白鶴五通賢圣,瞥喜瞥嗔無定。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依然錯認(rèn)。從來與渠水米無交,年年今日,缽盂安柄。因甚如此,雞不吃谷,肫里有病。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題云林畫。元代。黃公望。 遠(yuǎn)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陂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
恭謁孝陵。。弘歷。 追遠(yuǎn)欽神烈,匪遙展默思。每因羈庶政,又覺隔多時。松柏守宮闕,星辰侍禮儀。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基。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jié)獨(dú)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
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jié)獨(dú)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