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云影學(xué)裁衣。
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山居示靈澈上人。唐代。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云影學(xué)裁衣。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春日里山間暖山路晴明,茶新發(fā)革新長踏青而歸。
一無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間見云影照此裁衣。
身閑處始覺得去名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為非。
禪寂中外物眾有難似我,松樹聲春草色都無心機。
蕪:叢生的野草。茗:茶芽。
乍:偶然,忽然。札:古時寫字用的小木片,引申為書信。
隳:毀壞、除去。
苦行:指頭陀行。
機:此詞多義。此處含機巧、機心、機兆、機要等意。
該詩寫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從春柳、白云、松聲、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禪的閑適與自在。由此,詩人突破了種種約定俗成的拘束,達(dá)到了適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嘆,正是毀棄了誤人的虛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見,作為謝靈運的十世孫,他又秉承了極高的天賦,其家族可以對他有一番光耀門楣的望想。然而,他卻出家了,這的確需要勇猛精進的勇氣。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禪,追求心智的開悟,而不是拘于誦經(jīng)持戒。現(xiàn)在,他終于達(dá)到了禪悟的境界,隨處自在。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xué)、佛學(xué)、茶學(xué)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xiàn)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diào)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xué)、佛學(xué)、茶學(xué)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xiàn)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diào)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伯友夜半酒醒戲舉一首。。劉崧。 對酒不能飲,高人方醉眠。衣裳侵石冷,冠幘掛云偏。地迥星聯(lián)戶,風(fēng)澄露滿天。冥冥清夜過,驚起問初筵。
題蘭花二首 其二。元代。龔璛。 孤竹皆殷墨,兩龔真楚清。試憑蘭與蕙,難弟復(fù)難兄。
嶼南宿別貢士林執(zhí)中。明代。王恭。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為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Z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yīng)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
贈秀卿 其四。清代。孫原湘。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夢雨愿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biāo)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x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