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
初開郢客緘封后,想見巴山冰雪深。
多節(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
何時策馬同歸去,關(guān)樹扶疏敲鐙吟。
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唐代。劉禹錫。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初開郢客緘封后,想見巴山冰雪深。多節(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何時策馬同歸去,關(guān)樹扶疏敲鐙吟。
綠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州鞭名貴萬分;
賢德之人將竹鞭贈送給我,這份厚禮勝過了萬兩黃金。
我一打開郢客的緘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凍巴山雪深深。
鞭上節(jié),節(jié)節(jié)懷著端直性,遍體露青猶有歲寒后凋心。
我們何時才能策馬同歸去,在扶疏的關(guān)樹下敲鐙高吟?
酬:酬唱,以詩詞相互贈答唱和。元九:即詩人元?。?79~831),字微之,行九,是作者好友。侍卿:即監(jiān)察御史,是主管監(jiān)察的官員,職位不高,權(quán)限較廣。元稹曾任過此職。長句:指七言詩。壁竹: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所產(chǎn)之竹。
碧玉孤根:均指竹。
美人:指賢人。金:古代的貨幣單位。秦代以一鎰為金。漢代以一斤為金。
郢(yǐng)客:指元稹。這時元稹已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所以稱元稹為郢客。緘(jiān):捆束箱籠的繩子。
端直:正直。
歲寒心:歲寒不凋之志?!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
策:馬鞭。這里用作動詞,意即用鞭打馬。
關(guān)樹:關(guān)中之樹。扶疏:枝葉繁茂。
參考資料:
1、孫建軍等.《全唐詩》選注:線裝書局,2002:2826
2、蕭楓.唐詩(5):線裝書局,2005:1475
3、高志忠.劉禹錫詩詞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6-19
劉禹錫為了褒獎元稹不屈服于閹豎淫威的堅強意志,特意贈給他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絕《贈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詩獎之》。元稹回贈了壁州產(chǎn)的馬鞭和一首答詩《劉二十八以文石枕見贈仍題絕句以將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謝兼廣為四韻》。劉禹錫接到元稹的酬贈后,即作此詩。
參考資料:
1、高志忠.劉禹錫詩詞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6-19
這首詩的開頭,名為詠鞭,實則詠人。壁州竹鞭雖然名貴,但贈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話,恐怕詩人是不會估之以雙金之價的。劉禹錫對元稹不畏權(quán)閹的精神是欣賞的、佩服的。他贈給元稹文石枕,稱贊元稹“文章似錦氣如虹”,就是把元稹譽為“文石”,贊揚了他的這種精神。在這首詩中,詩人直接譽元稹為“美人”,其贊揚之情是凝之筆端,躍然紙上的。這兩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贊譽對方的俗套來寫的。但詩人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無比名貴,暗示贈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著,目睹竹鞭而展開聯(lián)想,寫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這絕不是單純地為寫竹而寫竹,而是以竹喻人。這幅“翠竹傲寒圖”恰是元稹傲對閹豎,寧折不彎的形象寫照。翠竹不懼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權(quán)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寶貴的。詩人對壁州鞭渾身是節(jié),遍體露青贊不絕口,稱贊它節(jié)節(jié)都標(biāo)志著正直不阿的品格,處處都顯示了歲寒不凋的意志。詩人巧妙地運用“竹節(jié)”之“節(jié)”與“節(jié)操”之“節(jié)”同字同聲,把鞭與人自然和諧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贊揚了元稹的貞操亮節(jié)和不畏強暴的品格。
末尾“何時策馬同歸去,關(guān)樹扶疏敲鐙吟”,是針對元稹詩中所說“張騫卻上知何日,隨會歸朝在此年”而寫的。劉禹錫對元稹“歸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懷疑,提出了“何時策馬同歸去”的疑問。詩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歸去,望著扶疏的關(guān)樹,輕敲金鐙,朗吟新什。這表達了他們希望結(jié)束貶謫生活的共同心愿。這兩句談?wù)摰氖呛螘r歸去的問題,和詠鞭沒有什么聯(lián)系。可是詩人由“歸去”這個動作派生出“策馬”、“敲鐙”兩個動作,并把這些動作寫進詩句之中,就使這兩句和全詩詠鞭的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渾然而為一體了。
這首詩通過詠寫竹鞭,稱譽對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節(jié)操。作者巧妙地把詠鞭、寫人、喻己三者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渾然而為一體。全詩感情真摯深沉,啟、承、轉(zhuǎn)、合的脈絡(luò)清晰。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題蘭花二首 其二。元代。龔璛。 孤竹皆殷墨,兩龔真楚清。試憑蘭與蕙,難弟復(fù)難兄。
晨炊黃岡望海。宋代。楊萬里。 望中雪嶺界天橫,雪外青瑤甃地平。白底是沙青是海,卷簾看了卻心驚。
獻姚石甫先生即以贈別 其二。清代。龍啟瑞。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首尾吟 其八十三。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
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jīng)不說禪,
筋力唯于草書朽。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shù)斗馀。半斜半傾山衲濕,
觀懷素草書歌。唐代。貫休。 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jīng)不說禪,筋力唯于草書朽。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shù)斗馀。半斜半傾山衲濕,醉來把筆獰如虎。粉壁素屏不問主,亂拏亂抹無規(guī)矩。羅剎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對漢高祖。勢崩騰兮不可止,天機暗轉(zhuǎn)鋒铓里。閃電光邊霹靂飛,古柏身中dg龍死。駭人心兮目眓瞁,頓人足兮神辟易。乍如沙場大戰(zhàn)后,斷槍橛箭皆狼藉。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掛鐵錫。月兔筆,天灶墨,斜鑿黃金側(cè)銼玉,珊瑚枝長大束束。天馬驕獰不可勒,東卻西,南又北,倒又起,斷復(fù)續(xù)。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bf著棗木槊。懷素師,懷素師,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靈。固宜須冷笑逸少,爭得不心醉伯英。天臺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崢嶸?;蚣毼?,仙衣半拆金線垂?;蝈?,桃花半紅公子醉。我恐山為墨兮磨海水,天與筆兮書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常恨與師不相識,一見此書空嘆息。伊昔張渭任華葉季良,數(shù)子贈歌豈虛飾,所不足者渾未曾道著其神力。石橋被燒燒,良玉土不蝕,錐畫沙兮印印泥。世人世人爭得測,知師雄名在世間,明月清風(fēng)有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