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星稀眼看東方就要發(fā)亮,一夜未睡孤燈還搖曳著昏光。
披起衣服走到門前急切探看,惱恨那報喜的鵲聲把人欺謊。
夢難成:指輾轉反側,不能成眠。
不忿(fèn):不滿、惱恨。一作“不問”。
鵲喜聲:古人認為鵲聲能預報喜事。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描述環(huán)境并敘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出了這首詩的整體氛圍。月落星稀,月亮已經(jīng)快要不見了,天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這樣的夜色并非心曠神怡,卻有著一種揮之不盡的憂愁和傷感。然后詩人將視角由窗外逐漸移向窗內(nèi),一盞孤燈和不能入眠的女主人公兀自相對。詩人并未直接訴說女主人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纏綿,而是從側面描寫“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及女子深夜不眠的場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肮聼簟?,說明了眾人皆睡而女子獨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肮隆弊指菍ε庸录诺男木称鸬搅松羁痰陌凳咀饔?。
上面的兩句可謂靜之極矣。萬篇俱寂,眾人都沉醉在夢鄉(xiāng)之中,只有一個滿懷心事的女子獨自醒著。到了第三句,寫了一個動靜之間的轉折:女子起身張望動作。“不忿朝來鵲喜聲”,原來,是黎明時分勤快的喜鵲飛到門前樹枝上,那聲音讓女子誤以為是郎君歸來。一剎那的驚喜隨即轉為惱恨,因此對喜鵲“不忿”起來。不忿,是一個十分口語化的詞,女子那一刻的惱恨是沒來得及掩飾、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因此用口語來表現(xiàn),就比雕琢過的書面語更傳神、更貼切。在這一瞬間仿佛能看到女子皺起的眉頭,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實,這罪過不是喜鵲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鵲讓自己空歡喜一場,實際上是對遲遲不歸的郎君的癡怨,對自己獨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氣惱。儒家傳統(tǒng)的詩教講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溫柔敦厚”之旨。此詩這種表里兩面的寫法,恰是這種旨趣。
這首詩借助景物和氛圍來暗示情緒,使得情緒的幽深緩緩展開。前兩句用有著一致意味的意象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后兩句用人物動作和心理的描畫,使得詩意活動了起來,由“靜”而“動”,再轉入“靜”,在結構和意蘊上都起了波折,有了變化,整首詩就此生動完整起來,添了許多“生氣”。詩人用清新樸實的語言,把一個閨中少婦急切盼望丈夫歸來的情景,描寫得含蓄細膩,楚楚動人,令讀者讀了之后,自然對她產(chǎn)生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尾句不僅帶著口語色彩,充滿生活氣息,而且在簡潔明快中包容著豐富的情韻。詩人作了十分精煉的概括,把少婦起床和后來惱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給讀者留下思索的余地。這樣詩意就變得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題吳子和山水。明代。張以寧。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牛渚天昏神鬼出,龍門雷動黿鰲移。明朝起視天宇凈,金盤高掛扶桑枝。云收浪息非昨夢,樹色山光如舊時。乃知穹壤間,神明有如斯。高天日月常昭朗,平陸風濤自險巇。紫陽之仙去我久,茲理明明知者希。秦川吳子和,讀書見天機。喜得此畫邀我題,嗟我倦游材力衰。大江長淮動千里,似此幾回親見之。行年五十未聞道,徑欲從此棲武夷。
萱堂積慶,桂苑流芳,于門瑞藹佳氣。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西王母、來人世。擁佩從、盡皆珠翠。彩庭下,爭看藍袍,襯斑斕戲。富貴有誰同,四德躬全,五福由來備。況善斷機遷教,軻親實無異??纯词藷o淹滯。即召入、佐君經(jīng)濟。愿延壽,鸞軸金花,年年加賜。
應天長·萱堂積慶。兩漢。佚名。 萱堂積慶,桂苑流芳,于門瑞藹佳氣。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西王母、來人世。擁佩從、盡皆珠翠。彩庭下,爭看藍袍,襯斑斕戲。富貴有誰同,四德躬全,五福由來備。況善斷機遷教,軻親實無異。看看仕無淹滯。即召入、佐君經(jīng)濟。愿延壽,鸞軸金花,年年加賜。
送人還山。元代。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山居七詠題畫送周伯陽 其五 九曲山。明代。張羽。 竹林路陰陰,尋幽不覺深。不比羊腸坂,空傷行客心。